初出城留别
白居易〔唐代〕
朝从紫禁归,暮出青门去。
勿言城东陌,便是江南路。
扬鞭簇车马,挥手辞亲故。
我生本无乡,心安是归处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早上从紫禁城归来,傍晚从长安城东出门。
不再谈城东里面的小路曲折等事,此行要去的地方是江南。
车马备齐扬起鞭儿上路了,挥挥手向亲人和故乡告别。
我生来就没有固定的处所,只要是内心坦然的地方就是我的归宿。
注释
青门:京城东门。
簇:聚集。
创作背景
这首诗作于长庆二年,即公元822年,其时诗人已经51岁,再由长安贬往杭州,任杭州刺史。此时诗人已久经宦海沉浮,对官场风波已经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了。
简析
《初出城留别》是一首五言律诗,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。首联以鲜明的对比,勾勒出一天的行动轨迹;颔联中城东陌与江南路形成了微妙的连接;颈联以生动的画面,描述了离别的场景;尾联颇具哲理意味,强调心灵的安宁就是真正的归宿。这是一种超越地理界限的故乡观念,说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比任何外在的归属感都更重要。这首诗声情兼备,寄慨遥深,既描绘了诗人的行动轨迹和情感变化,也传达出他对“故乡”的独特理解。
白居易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 2989篇诗文 1874条名句
李端公
卢纶〔唐代〕
故关衰草遍,离别自堪悲。(自堪悲 一作:正堪悲)
路出寒云外,人归暮雪时。
少孤为客早,多难识君迟。
掩泪空相向,风尘何处期。(掩泪 一作:掩泣)
登太白峰
李白〔唐代〕
西上太白峰,夕阳穷登攀。
太白与我语,为我开天关。
愿乘泠风去,直出浮云间。
举手可近月,前行若无山。
一别武功去,何时复更还?
端午
李隆基〔唐代〕
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
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
事古人留迹,年深缕积长。
当轩知槿茂,向水觉芦香。
亿兆同归寿,群公共保昌。
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