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岳忠武王祠

于谦 于谦〔明代〕

匹马南来渡浙河,汴城宫阙远嵯峨。
中兴诸将谁降敌,负国奸臣主议和。
黄叶古祠寒雨积,清山荒冢白云多。(清山 一作:青山)
如何一别朱仙镇,不见将军奏凯歌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,舍弃了汴梁巍峨的宫阙。
当年号称中兴诸将的岳飞韩世忠没有一人投降敌人,反倒是朝堂上的奸邪小人主张屈辱议和。
反倒是主和负国的奸臣一直掌权。在寒雨中,岳王祠庙满是黄叶堆积,青山野坟间白云霭霭。
为什么朱仙镇大捷之后,岳将军就再没能打胜仗、高奏凯歌了呢?

注释
浙河:浙江。
嵯峨(cuó é):形容山势高峻。
荒冢:荒凉的坟墓。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,明英宗朱祁镇被俘,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,瓦剌大军压境,明王朝危在旦夕,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,南下迁都南京,以躲避瓦剌大军的刀锋,在一片迁都声中,于谦力排众议,极力要求坚守北京,坚决打击瓦剌大军。

简析

  《岳忠武王祠》是一首七言律诗,此诗首联说诗人单人匹马渡过浙江,远望汴京城的巍峨宫殿;颔联笔锋一转,直刺敌人之心脏。诗人痛斥那些在中兴时期投降敌人的将领,以及主张议和的负国奸臣;颈联将目光投向自然与历史的交织,进一步加深对过往辉煌的哀悼;尾联既是对历史变迁的追问,也是对国家兴衰的沉痛反思。这首诗将个人感慨与历史沧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构成一幅深沉而宏大的历史画卷,通过南宋迁都的故事表明诗人反对迁都、坚守北京的主张。

于谦

于谦

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。汉族,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。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,得到明宣宗器重,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。明英宗时期,因得罪王振下狱,后释放,起为兵部侍郎。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,郕王朱祁钰监国,擢兵部尚书。于谦力排南迁之议,决策守京师,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。瓦剌兵逼京师,督战,击退之。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,他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,不许。也先见无隙可乘,被迫释放英宗。朝廷因功加封于谦为“少保”,总督军务。天顺元年因“谋逆”罪被冤杀。谥曰忠肃。有《于忠肃集》。于谦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 420篇诗文  5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乌鸦反哺

《本草纲目·禽部》〔明代〕

  慈乌:此鸟初生,母哺六十日,长则反哺六十日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念奴娇·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

朱栴 朱栴〔明代〕

登楼眺远,见贺兰,万仞雪峰如画。瀑布风前千尺影,疑泻银河一派。独倚危栏,神游无际,天地犹嫌隘。琼台玉宇,跨鸾思返仙界。
我醉宿酒初醒,景融诗兴,笔扫千军快。下视红尘人海混,脱履不能长喟。对月清光,饮馀沆瀣,气逼人清煞。玉笙吹彻,此时情意谁解?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田舍翁之子学书

《贤弈篇》〔明代〕

  有田舍翁,家资殷盛,而累世不识“之”、“乎”。一岁,聘楚士训其子。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,书一画,训曰“一字”;书二画,训曰“二字”;书三画,训曰“三字”。其子辄欣欣然掷笔,告其父曰:“儿得矣!可无烦先生,重费馆谷也,请谢去。”其父喜而从之,具币谢遣楚士。逾时,其父拟召姻友万氏姓者饮。令子晨起书帖。久之不成。父趣之。其子恚曰:“天下姓氏伙矣,奈何姓万?自晨起至今,才完五百画也。”呜呼!世之学者偶一解,辄自矜有得,不欲更进,殆类是也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