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宪集·商於子驾豕
宋濂〔明代〕
商於子家贫,无犊以耕,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。大豕不肯就轭,既就复解,终日不能破一畦。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:“子过矣!耕当以牛,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,蹄之坚能陷淖也。豕纵大,安能耕耶?”商於子怒而弗应。
宁毋先生曰:“《诗》不云乎?‘乃造其曹,执豕于牢,’言将以为肴。今子以之代耕,不几颠之倒之乎?吾悯而诏子,子乃反怒而弗答,何也?”商於子曰:“子以予颠之倒之,予亦以子倒之颠之。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,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。不以牛,虽不得田,其害小;不以贤则天下受祸,其害大。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?”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:“是盖有激者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商於子家境贫寒,没有小牛来耕地,于是他牵了一头大猪套上车,向东边田地驶去。大猪不肯套上轭具,即便套上了也反复挣脱,一整天都没能耕完一小块地。宁毋先生路过,责备他说:“你做错了!耕地应当用牛,因为牛力大能翻起土块,蹄子坚硬能踩入泥泞。猪即使再大,怎么能用来耕地呢?”商於子生气却不回应。
宁毋先生又说:“《诗经》上不是写了吗?‘于是造访他的同僚,从猪圈里抓猪’,这是说猪是用来做菜肴的。现在你却用它来代替牛耕地,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?我怜悯你才告诉你,你却反而生气不回答,为什么?”商於子说:“你认为我颠倒了事物,我也认为你颠倒了。我当然知道耕田必须用牛,就如同
宋濂
宋濂(1310—1381)字景濂,号潜溪,别号玄真子、玄真道士、玄真遁叟。汉族,浦江(今浙江浦江县)人,元末明初文学家,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“开国文臣之首”,学者称太史公。宋濂与高启、刘基并称为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,途中病死于夔州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送东阳马生序》、《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》等。 200篇诗文 430条名句
因雨和杜韵
王守仁〔明代〕
晚堂疏雨暗柴门,忽入残荷泻石盆。
万里沧江生白发,几人灯火坐黄昏?
客途最觉秋先到,荒径惟怜菊尚存。
却忆故园耕钓处,短蓑长笛下江村。
工之侨献琴
刘基〔明代〕
工之侨得良桐焉,斫而为琴,弦而鼓之,金声而玉应。自以为天下之美也,献之太常。使国工视之,曰:“弗古。”还之。
工之侨以归,谋诸漆工,作断纹焉;又谋诸篆工,作古窾焉。匣而埋诸土,期年出之,抱以适市。贵人过而见之,易之以百金,献诸朝。乐官传视,皆曰:“希世之珍也。”
工之侨闻之,叹曰:“悲哉世也!岂独一琴哉?莫不然矣!而不早图之,其与亡矣。”遂去,入于宕冥之山,不知其所终。
观书
于谦〔明代〕
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
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
活水源流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。
金鞍玉勒寻芳客,未信我庐别有春。(我庐 一作:吾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