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秋蕊香·七夕

吴文英 吴文英〔宋代〕

懒浴新凉睡早。雪靥酒红微笑。倚楼起把绣针小。月冷波光梦觉。
怕闻井叶西风到。恨多少。粉河不语堕秋晓。云雨人间未了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七夕之夜,女子们懒懒沐浴后,趁着凉爽,静静卧在园中床上。渐渐入梦,白皙面庞显露出点点笑容。绣楼上“乞巧”的女子,只见她们傍楼倚栏,就着皎洁的月光,细心地想将丝线穿过那小小的绣针孔,并希望一举成功,求得巧心。色已深,月光明亮,室外渐渐开始转凉,一觉从梦中惊醒,才知前事都是身在梦境之中。
自己在这个静寂的秋夜里,孤零零的一个人特别怕听到那风扫落叶的簌簌声。仰望空中由米粒似的星星组成的天河,想到此时牛郎织女相见默默,一片深情尽在不言之中。天上的神仙夫妇仅只有一年一度的相聚,那还不如人世间的男欢女爱,恩爱不绝来得现实。

注释
秋蕊香:词牌名,又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,以神话传说与人间习俗为题材,抒写了人们的悲欢离合。上片写民间乞巧习俗;下片由七夕神话传说引发词人对神仙也难相聚的感叹。此词行文密丽、疏密相间、隶事渊雅,用笔疏宕,用事雅致而富有深意。

  词的上阙写民间乞巧习俗。每年阴历七月七日之夜妇女们向织女星乞求智巧,谓之“乞巧”。《荆楚岁时记》“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。是夕,人家妇女结彩缕,穿七孔针,或以金银鍮(tōu,石似金者,即黄铜)石为针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”词之开章写妇女们在新凉之夜,洗浴完毕,懒于早睡;而在庭院中饮酒嬉戏,结彩线,穿绣针以乞巧。“懒浴新凉睡早”是倒文。“雪靥”一词,勾出人物是年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夏承焘《吴梦窗系年》总结出一个特点:“集中怀人诸作,其时夏秋,其地苏州者,殆皆忆苏州遗妾;其时春,其地杭者,则悼杭州亡妾。”夏先生在《梦窗词集后笺》中也说:“卷中凡七夕、中秋、悲秋词,皆怀苏州遣妾之作,其时在淳祐四年(1244年)”可见梦窗词中不仅情词颇多,而且在创作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。《梦窗词》中以七夕为题的作品共有七首,《六么令·七夕》《荔枝香近·七夕》《秋蕊香·七夕》《诉衷情·七夕》《惜秋华·七夕》《醉蓬莱·七夕和方南山》及《凤栖梧·甲辰七夕》,其中除《秋蕊香·七夕》是吟咏民间传统节日七夕之作,其他六首都是以七夕为抒情背景的忆姬之词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.《宁波市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文集 2010年度 历史与人文 传承·创新·软实力》:宁波出版社,2010:第332页

简析

  《秋蕊香·七夕》是一首咏七夕的词篇,此词以神话传说与人间习俗为题材,抒写人们的悲欢离合。词的上片写民间乞巧习俗;下片由七夕神话传说引发词人对神仙也难相聚的感叹。整首词行文密丽、隶事渊雅,用笔疏宕,用事雅致而富有深意,写出人间男女总是有“未了情”的惆怅,抒情意味浓厚。

吴文英

吴文英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 377篇诗文  1560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书戴嵩画牛

苏轼 苏轼〔宋代〕

  蜀中有杜处士 ,好书画,所宝以百数。有戴嵩《牛》一轴,尤所爱,锦囊玉轴,常以自随。

  一日曝书画,有一牧童见之,拊掌大笑,曰:“此画斗牛也。牛斗,力在角,尾搐入两股间,今乃掉尾而斗,谬矣。”处士笑而然之。古语有云:“耕当问奴,织当问婢。”不可改也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

陆游 陆游〔宋代〕

前年脍鲸东海上,白浪如山寄豪壮。
去年射虎南山秋,夜归急雪满貂裘。
今年摧颓最堪笑,华发苍颜羞自照。
谁知得酒尚能狂,脱帽向人时大叫。
逆胡未灭心未平,孤剑床头铿有声。
破驿梦回灯欲死,打窗风雨正三更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口占绝句

道潜 道潜〔宋代〕

寄语东山窈窕娘,好将幽梦恼襄王。
禅心已作沾泥絮,不逐春风上下狂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